一分赛车6码选号必中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习近平

王建军

姓名:

王建军

性别:

王建军.png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硕士

电话:

010-62842619

传真:

010-62936875

Email:

wjj2855@vip.sina.com

邮编:

100085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1号

更多信息:

简历:

王建军 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64年生于江苏泰兴

1982—1986年 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986—1989年 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工程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9年至今,在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

1989-1991,地震预报研究室,任研习员

1992-1995,地应力测量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

1996-2000,科学技术处,1997年任副研究员,1999年任副处长

2001-2003,断层力学研究室,2001年任研究室副主任,2002年12月任研究员

2003年任研究室主任,被聘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2003-2005,北京震苑迪安防灾技术研究中心,任总经理

2006-2015,地震信息网络研究室,任研究室总工程师、研究室主任

任职:

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空间对地观测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现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华南地震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地壳应力观测、断层形变监测、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情获取以及信息网络与通信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科类别:

地震监测、信息技术、地震应急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12-2014,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灾害救援现场关键环节标准工作程序及其管理系统研发,专题一:我国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及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分析研究;专题五: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管理系统研发

2012-2014,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应急救援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协作任务:县市地震应急救援需求类型分析

2012-201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地震应力环境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子专题:《钻孔应变台站钻孔施工技术规程》编制

2009-2011,国家发改委CNGI专项:基于IPv6技术的地震观测试验系统项目-基于IPv6的地震烈度观测试验系统

2007-2009,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现代网络技术在地震应急救援现场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2007-20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专题-地震灾情监控仪研制

2006-2008,国家发改委CNGI专项: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专题-基于IPv6的智能型地震烈度传感器研制及IPv6地震烈度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实验系统建设

2005-2006,科技部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专项:地震网络计算应用系统建设-地壳应力所网络计算应用分节点建设

2004-2014,科技部地震科学数据共享试点工程项目—地壳应力数据服务共享分中心建设,《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编制

2002-2004,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大中城市活断层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研究与示范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1) 王建军,陈虹,付继华,谭巧. 关于我国地震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 国际地震动态,2014(7):19-23

2) 张凌,李亦纲,聂高众,王建军. 北斗系统在地震灾情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城市与减灾,2014(1):25-28

3) 刘冠中,马瑾,张鸿旭,王建军等. 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3):878-891

4) Li Zhitao;Fu Jihua;Wang Jianjun;Tan Qiao; Research of Sleep and Wake-up Mode in WINCE6.0, AMCE2013, 1998-2002

5) 张祯,王建军,陈虹. 由大震现场救援分析制定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 华南地震,2011,31(4):108-115

6) 张祯,王建军,陈虹.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灾害学,2011,26(4): 139-142

7) Li Zhitao;Fu Jihua;Wang Jianjun;Tan Qiao; Study of the seismic system E-govemment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ICEE2010, 2129-2132

8) Li Zhitao;Wang Jianjun;Liu Lihong; Study and Improvement of Wireless VoIP Performance in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IEEE2010, 1-4

9) FU Jihua;WANG Jianjun;LI Zhitao;LIU Xiaoxi;WANG Zhongyu; Intelligent Seismic Sensor with Double Three Component MEMSAccelerometers, SPIE2010, 1-6

10) 谭巧,王建军,刘冠中等. IPv6地震烈度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10):103-109

11) 庾露,王建军,付继华等. Web服务在地震灾情数据共享业务中的应用.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30(2):296-299

12) 付继华,王建军,李智涛等. 多传感器分布式震情与次生灾情综合采集系统.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4):87-89

13) 付继华,王建军,刘晓皙等. 灾情数据自动获取的地震灾情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24(B10):310-314

14) 刘冠中,王建军,王在华等. 小波多尺度熵在新疆跨断层形变资料中的应用. 地震地质,2009,31(3):501-514

15) 刘冠中,王建军,王在华等. 独山子山前断层现今活动特征与形变异常研究. 地震研究,2009,32(2):125-131

16) 刘冠中,王建军,王在华等. 独山子台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资料干扰消除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9(5):523-530

17) 王建军,吴荣辉,何加勇. 基于IPv6和无线网络的地震烈度计开发.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23-29

18) 王建军,吴荣辉,刘冠中,谭巧. 基于IPv6的地震烈度传感器示范网络. 中国教育网络,2007(11):26-28

19) 刘冠中,蒋靖祥,王建军等. 跨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速率累加分析”及其异常初步提取方法. 内陆地震,2007,21(3):230-237

20) 吴荣辉,王建军,续春荣,周振安. 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国际地震动态,2005(10):31-36

21) 荆燕,王建军,张景发等. D-InSAR技术在地震同震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测绘科学,2004,29(2):64-68

22) 王建军. 跨断层形变自动化观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261-266

23) 王建军,骆念海,白振明. 开采引起的层间滑动与黄淮地区煤矿井筒破裂关系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072-1077

24) 荆燕,王建军,张红等. D-InSAR技术及其在活断层运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灾害学,2003,18(3):13-19

25) 王建军 李荣强. 深圳市罗湖断裂带活动性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灾害学,2002,17(3):14-20

26) 王建军. 应用水压致裂法测量三维地应力的几个问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229-233

27) 王建军. 压磁套芯解除法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岩土工程学报,1999,21(3):374-376